“IGCP 653项目2017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宜昌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7-11-27

2017年10月8-18日,由我所主办的国际地学计划IGCP 653项目“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的启动过程”2017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宜昌市成功举行并圆满结束。本次会议主题为“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关联”,除了3天室内学术报告和交流外,还分别举行了为期1天的会间野外地质考察和为期6天的会后野外地质考察。

本次会议参会代表共65人,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爱沙尼亚、俄罗斯、摩洛哥、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越南和中国等12个国家,其中外国代表18人,研究生代表20人。国内参会代表主要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地科院、广西自然博物馆、西安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我所等。会议邀请了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Rudy Lerosey-Aubril博士、我所朱茂炎研究员和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Cole Edwards博士分别做了关于特异埋藏生物群、关键动物群演替、海洋地球化学演化等方面的主题报告。会议共安排口头学术报告38个、展板报告16个,内容涉及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古地理学、特异埋藏、古生态学、大数据计算等多个研究方向,涉及笔石、牙形刺、头足类、腕足类、三叶虫、海绵、遗迹化石、放射虫等多个化石门类,以及一些特异埋藏的、分类位置不确定的化石类别。会议的短论文和摘要集收录了来自12个国家125位作者的55篇短论文和摘要,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次会议共评出“最佳研究生口头报告”3项(张雨晨、马譞、方翔),以及“最佳研究生展板报告”2项(张照、邓巧燕)。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2个Workshop:(1)樊隽轩研究员介绍了地层古生物领域大数据平台 - GBDB的概况、主要功能、现有数据内容,以及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些最新功能;(2)朱学剑研究员介绍和展示广西寒武纪芙蓉世江山期果乐生物群的珍贵化石标本,参会者对特异埋藏的三叶虫、非三叶虫节肢动物、腕足类、笔石、腔肠动物、棘皮动物等多门类精美化石进行详细观察和讨论,气氛热烈。

在为期1天的会间野外考察中,与会代表们考察了宜昌附近的奥陶系大坪阶“金钉子”-宜昌黄花场剖面、赫南特阶“金钉子”-宜昌王家湾剖面。在为期6天(10月13日至18日)的会后野外地质考察中,代表们冒着阴雨天气,共同考察了湖北的兴山古洞口剖面和松滋响水洞剖面,湖南的张家界温塘剖面、古丈罗依溪剖面(寒武系第三统古丈阶“金钉子”)和花垣排碧剖面(寒武系芙蓉统排碧阶“金钉子”)等多条寒武-奥陶系经典剖面。

     本次会议得到了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IGCP 653项目等的资助。

与会代表合影

 

会间考察奥陶系大坪阶“金钉子”——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

会后考察寒武系排碧阶“金钉子”——湖南花垣排碧剖面 

21692